查看原文
其他

央视节目组:杭州读本丰富多彩!快看杭州人在央视这个爆款节目里读了啥

2017-02-23 杭州网

本周一,我们微信推送的一篇文章,介绍了董卿主持的央视的文化节目《朗读者》又火了,董卿不仅是主持人,还独立担任了制作人


最主要的是,这个节目组还来杭州圈粉了,我们杭州网的记者,也去现场看了看,快看看,杭州人在这个火爆的节目里都读了啥?


央视节目组:杭州读本丰富多彩


走过运河古镇塘栖的广济桥头、亮相新城地标的城市阳台、在读者甚多的杭图门口“圈粉”。这几天,《朗读者》栏目配套的神秘装备“朗读亭”,已成为杭州市民的新朋友。


“读什么”、“怎样读”彰显着城市的文化气质,央视节目组官方点评:“……杭州……读本丰富多彩,有表达情意的文章,也有自行创作的文本。”




杭州人都读了些什么呢?

风雨无阻 浙大学子排长队“朗读”


昨天,朗读亭走进了有着120年文脉的浙大校园。早上10点至晚10点,是“朗读亭”的开放时间,可是7点半不到,紫金港校区南草坪边上的广场就陆陆续续排起了长龙,宣传处老师告诉我,至少有500名参加者。


仔细一看,撑着伞的队伍里不仅仅是青年学生,既有牙牙学语的小朋友,也有白发苍苍的长者,来朗读什么呢?粗粗一问,有的来念念家书,有的来读读故事,还有的来吟吟小诗。轮到自己的,跃跃欲试,还在等待的,默默练习。



浙大教授:用浙大版《成都》表达对学校的情怀


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教授韦路老师一开始的选择,是马一浮作词的著名校歌《大不自多》,但是韦老师很快发现,最近一首红遍网络的歌曲——浙大版《成都》,歌词更适合这种形式的朗读。



“这首歌词从学生的角度,勾勒出了浙大校园最具代表性的景观和地点,表达了校友对学校的深刻回忆,同时歌词充满诗意,很适合朗读。”我们不妨来感受一下:


“让我魂牵梦萦的不止启真的水,让我拳拳思念的不止你的教诲,走到迪臣路的岔口和你挥一挥手,故事开始述说的是你给的问候,相见总是在九月记忆是蝉鸣悠悠,情人坡旁的长椅见证谁的相拥,在散落云峰的花海里我始终想念你,浙里带不走的,只有你……”


韦老师说,“当下我们的教学,主要以无声的阅读为主,能发出声音的朗读比较少,实际上朗读更能满足当前人们的精神需求。”

留学生:莎士比亚十四行诗 还有中文“鸡汤”


Ruby来自英国爱丁堡大学,到浙江大学交流一年。Ruby说,自己在高中时期就已经在英国学中文,这次读来读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中的snnet116。“莎士比亚能够用特别简单的语句,表达出他的宏观叙事。”

来自非洲几内亚的浙大留学生菲玉,在浙江大学2016级经济学院金融专业求学,她所读的是一篇简简单单的中文“鸡汤”。“我喜欢中文,我也乐于尝试新的事物,所以我今天要用中文读这篇名为《学生生活》的稿子。”菲玉解释说,人生要有目标,并为之奋斗。虽然她的中文断断续续的,但听起来也是别有韵味。

小学生:选择一首诗,为妈妈而读


长江实验小学4年级的鲁宇涵,请了假,赶了很久才到紫金港。他朗读的是泰戈尔的《金色花》。“《金色花》写了泰戈尔与母亲玩捉迷藏的游戏,而我小时候妈妈也常常捧我做这样的游戏,让我充满乐趣。” 鲁宇涵说,“我这首诗为妈妈而读。”


他们,也在朗读……


李先生自己写了一首诗歌,配上自己喜爱的音乐,认真朗读起来。

已经是两位孩子妈妈的侯女士今天转成赶到城市阳台,为自己即将上小学的大儿子朗诵了一首龙应台的《目送》。

还在攻读法学的研究生魏元优正朗读《相信未来》。

这位朗读者正认真地朗读《小王子》节选。


周六节目就播出了 或许有你熟悉的人


在朗读亭门口排队的人,有着不同的年龄,不同的经历,但是他们站在这里的目的都是一样的——借朗读来抒发自己的人生感悟和岁月故事。节目编导表示,在杭州录下的这些声音,当天就会传回北京,在周六播出的新一期节目中,可能就会出现你的身影,或者你熟悉的身影。



在朗读亭里的录音,制作人董卿会听大部分的内容,也会选一些她觉得特别棒的观众,邀请他们去央视观看录制或者参与节目。


新闻超链接:朗读亭是什么

这是一座类似电话亭的朗读亭,比普通电话亭稍大一点,高约3米,占地面积6-7平方米。里面没有凳子,朗读者必须站着读。


亭内的设施,桌上有专业的录音设备,头顶上方有一个摄像头。每名朗读者只管对着圆形麦克风念就可以,制作人员会在外面遥控指挥录制设备。

猜你喜欢


来源:杭州网首席记者徐文杰 摄影 徐健悦 王磊 王川 通讯员 柯溢能 杭州网原创作品 转载请标注来源

本期编辑:沐雨


过滤浮华,洗净雕饰,干干净净地聆听,听那些最简单最纯粹的声音!你去朗读了吗?你怎么看这么方式?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